2006年3月14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婚内强奸为何立不了法
浙江专家主编的《中国妇女发展蓝皮书》关注女权保护
本报记者 蔡亮

  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性暴力”、“女性参政”、“女性教育”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近出版的国内首部《中国妇女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蓝皮书对1995年以来的近十年间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并提出了大量对策与建议。
  蓝皮书中《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侵害》一章认为,从立法和执法看,已有的法律在防治针对妇女的性暴力方面尚有不足: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文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执法人员和社会舆论对遭受暴力的妇女缺乏理解等。例如对“婚内强奸”问题,蓝皮书指出,目前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一般都不把丈夫强迫妻子性交视为强奸犯罪,在2001年颁布实施的《婚姻法》和2005年颁布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也都回避了“婚内强奸”的概念,这反映了男权文化和男性中心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影响。为此蓝皮书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立法,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多机构合作防治机制,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及民众进行社会性别与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的宣传以提高反暴力意识,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与合作等。
  在妇女参政问题上,蓝皮书指出,在权力机构的中层和基层,更多的女性领导处于拥有较低决策能力的副职位置。调查显示,2002年在省(部)级及以上、地(厅)级和县(处级)干部中,妇女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3%、11.7%和16.1%。为此蓝皮书建议,只有后备力量充足,并大多数为正职,妇女进入中高层领导岗位的比例才能增加。
  “中国是第一个把男女平等写入宪法的国家。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国的男女平等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妇女的法律地位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在一些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女性仍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蓝皮书的主编,长期从事妇女问题研究的浙江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金玲教授认为,目前中国仍受到观念、意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在劳动、参政、教育等许多方面仍是弱势群体。
  王金玲表示,这部蓝皮书的最大特点是“完全是一部学者写成的书,是来自民间的声音,不掺杂任何官方的意见”。“这部蓝皮书是学者独立思想的体现,它全面而宏观地反映了中国妇女的生存发展现状,关注政府在妇女问题上做了什么,还能做些什么。换句话说,蓝皮书为政府在妇女问题上的各种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她表示,这部蓝皮书并不是“终结篇”,而是一个开端。今后她们还将每年编写一本这样的蓝皮书,继续关注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问题。